趣味生活-知天下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趣味生活百科小知识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高校。学校肇始于1924年创办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6年更名为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1952年建设成为广东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正式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

把握职业教育研究的四个典型特征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在支撑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之相比,职业教育研究仍存在“散”“弱”“虚”等问题,对职业教育实践的指导性与支撑性作用有待进一步显现。

职业教育培养工匠人才如何发力

工匠人才作为一种新的提法,是产业工人队伍的骨干和主力,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中高职衔接的不断加强,尤其是中国特色学徒制已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职业教育培养工匠人才的条件已经具备。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夯实新型产业工人根基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也称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最核心的要素。而对于新质生产力来说,新型劳动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和关键因素。

广州体育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市中轴线上,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创建的体育高校之一,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具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体育高等学府,是以体育学为主多学科融合的现代大学。目前在校学生8000多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052人,以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为主,并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共同构建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现有2个校区(番禺校区和越秀校区),占地面积59.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50万平方米。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现有广州和顺德两个校区。学校是广东省首批5所省属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医科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博连读)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始建于1983年,原名广东财经学院,起始办学层次为本科教育,1985年更名为广东商学院,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2021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广州大学

​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四个面向”,深化与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对接”,聚焦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探索新医科和新农科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前身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是根据国家建设布局,于1953年组建于湖北武汉的专门美术院校,时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等院校相关系科和人员合并而成。首任校长为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著名革命美术家胡一川,首任副校长为著名油画家杨秋人、著名国画家关山月和阳太阳。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面向海外,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是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学校坐落于广东省会城市、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1977年开始培养本科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获批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高校,是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

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下,教育战线将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强国建设目标任务,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汇聚教育强国建设的磅礴伟力。

人工智能开启高等教育发展新纪元

024年12月,在英国伦敦举办的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首次提出,全球高等教育进入“智慧教育元年”的概念。“智慧教育元年”概念的提出,明确了高等教育发展新的时间维度。高等教育需扮演好技术变革的先行者、时代发展的引领者角色,构建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智慧教育生态。

打造没有“围墙”的科学教育

科学家精神,根植于我国科技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是滋养孩子成长的宝贵资源。”日照市科技馆馆长李志毅表示。日照立足市科技馆和丁肇中科学家精神资源优势,聘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为日照一中名誉校长,将科学家精神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