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严明纪律保障教育强国建设落地见效
教育部党组举行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前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一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教育部党组举行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前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一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议在教育部机关设主会场,在各省(区、市)教育部门、直属高校设分会场。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局、部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机关党委、驻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直属机关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级教育部门、各直属高校主要负责同志等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我们坚信,随着《管理办法》的深入实施和各项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善,更多产业兼职教师将成为大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创新征程中的启迪者,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实训实践、科研创新等相互融合的重要纽带,为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服务效能提供坚实支撑。
企业技术专家到高校的灵活流动,符合市场竞争对合作和创新的要求,也是我国科技创新生态转型的缩影。高校不仅能够培养实践创新性的优秀人才,还能孵化产生更前沿的技术,有力提升教学科研的“市场敏锐度”,最大限度激活技术市场的潜力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作了高度概括,他指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作为江苏省应急管理部门7个重点支持建设的应急管理学院之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积极顺应新时代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复合能力的应急管理人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这“六大特质”是教育强国的主要特征。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积极学习贯彻《纲要》精神,总结经验创新做法,加快凝练思政引领力。
在空天科技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依托学校深厚的空天科技背景与国防军工特色,紧扣课程思政建设这一培养“空天报国”新型工程人才的核心抓手,以“‘多方领衔’矩阵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五术淬师’浸润式专业教师发展环境”“‘三全护航’迭代式思政生态聚能机制”三大结构层,通过多链协同创新性地打造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思政动态育人“拓扑网”,实现“价值塑造—素养提升—生态优化”的全生命周期育人。
守正就是要始终不渝守住方向、守住立场、守住原则。只有守正,才能不迷失前进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守正之道,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对内部文化多样性的接纳和融合上,更体现在对不同文明的吸收和借鉴上。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吸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明。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关键在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以数字化、人工智能等为智慧引擎,重塑技能人才培养新形态。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随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数字技术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有效应用,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理念、体系、范式和形态等创变性重塑。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小学科学教育念兹在兹。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这个寒假,天津师范大学民间历史文献调查团辗转在河北和天津多地,开展民间历史资料与文物古迹保存状况的调查研究。过去5年,这支由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师生发起,全校多个专业学生组成,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多校研究生参与的青年团队,先后走访了华北平原至渤海之滨的128个村落,挖掘出5万件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