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生活-知天下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趣味生活百科小知识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以教育家精神激荡创新活力

深厚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是追求教育卓越、勇攀学术高峰的动力源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黄大年的精神写照。作为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兰州交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传承黄大年精神,把爱国之情化作报国之行。

以守正创新激发高校思政教育活力

育之以行,用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坚持守正创新不仅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珍贵历史经验,更是推动思政教育持续创新发展的宝贵思想动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通过专业性的知识灌输与系统性的理论培育,实现以知促行、以知导行,推动学生理论认知与行为实践之间的发展贯通。

推动构建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

近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总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出席会议。

以强师筑牢教育强国根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巩固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根基提供了根本遵循。

夯实民生保障力 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强大的民生保障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提升民生保障力,意味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发挥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性作用。

强化社会协同力 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

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教育强国“六大特质”之一,也是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4年,教育领域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以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进一步明晰主攻方向和措施路径,最大程度上汇聚全社会办教育的合力。

彰显国际影响力 贡献更多中国教育智慧

国际影响力是教育强国的显著标志。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2024年,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从教育数字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全方位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不断开创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局面

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回答好教育为谁服务、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从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出台,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夯实法治根基;

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强国建设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成果转化则是其中的重要“传导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在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直接关怀下建立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创办的第一所传媒类高校,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前身为北京石油学院,创办于1953年,以清华大学化工系、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了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部分师资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为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奠定了探索发展之基。学校一校两地办学,北京校本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南麓,占地700余亩;克拉玛依校区于2015年建设启用,位于被誉为“石油之城”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占地7000余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和13个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952年,为响应毛泽东同志“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应运而生。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组建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北京邮电大学

六十余载风雨砥砺,六十余载春华秋实。明光之北、蓟门之南,古老的城墙,见证了永不消逝的电波;鸿雁翱翔、银杏巍巍,坚实的土地,承载了信息黄埔的传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