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生活-知天下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趣味生活百科小知识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现场会召开

近日,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天津大学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对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创教育公益事业新局面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大会部署,深思笃行,担当作为,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抓好工作落实,奋力书写新时代教育公益事业的新篇章,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中振兴县中

提起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不少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校长都犯过难。当前县中在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中不同程度遇到了资源短缺分散、难以创新、重复建设、泡沫化等难题。推动县中进一步实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的系统性跨越,要求县中校长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学生需求、师资水平和科研条件,聚焦国家战略,发挥优势特长,以改革的智慧盘活更多存量资源,县中课程的“含新量”不断增高,发展的“含金量”也会越来越足。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现设有中国画学院、书法学院、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壁画系、造型学科基础部、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修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六个专业院系,并设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和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院校,是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国家确定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处所在地,是世界著名艺术院校。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1949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名成立,是由1938年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1940年建立的重庆国立音乐院、1948年成立的华北大学三部音乐系、1918年成立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教育部召开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座谈会

会议强调,要从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深刻认识把握学校体育工作,将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件实事、作为事关强国建设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实。要牢牢扭住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着力增加学生综合锻炼时长,大力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牵引作用和特色学校示范带动作用,持续稳妥改进体育评价。

构建智慧思政体系 优化高校育人模式

近日,“文生视频”Sora的横空出世引起了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和热议,智能时代的教育场景必将发生巨大改变。高校作为铸魂育人的重要场所,思政工作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运用现代科技赋能青年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命题。

构建数字素养培育的全链条

随着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召开,数字素养再度引发关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交往和学习方式。“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已从愿景变成现实。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提升下一代的数字素养,培养数字化人才,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努力,也是建设数字中国和建成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