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生活-知天下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趣味生活百科小知识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全国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98.5%

“互联网+明厨亮灶”通过视频监控和互联网技术,对学校食堂后厨进行实时直播,就餐区可现场观看,有权限的监管人员可实时查看厨房环境卫生、食品加工操作等情况,助力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还开展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培训达433万人次,各地学校食堂保障条件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服务不断线 暖心促就业

寒假春节期间,各地各高校按照教育部部署,大力开展好“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通过精准岗位推送、精细就业指导、精心帮扶对接和就业实习实践等创新举措,为2025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全链条就业服务。

全国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现场推进会召开

2月25日,教育部在杭州召开全国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现场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成效,聚焦建立常态长效机制,部署2025年“校园餐”管理重点任务。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年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2月26日,教育部党组召开2025年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以及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一年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取得的新成效,分析研判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强保障。

把握公益普惠方向办好学前教育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园所、家庭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家园共育,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消除家长的抢跑欲望、拔苗助长心理。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学习空间,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强化政府在协同育人中的政策调节作用,通过法律、政策激励家园社携手、城乡合作、园企共进。

把握人工智能机遇 加快推动教育创新

这场教育变革是人类智慧和人工智能融合的试验场,也是培养面向未来信息社会人才的孵化舱。让我们把握历史机遇,用智能技术之帆加速航行,用伦理法规之舵校准航向。围绕构建破解真实问题的创造力、人机协作的决策力、情感共鸣的共情力、跨界迁移的学习力、向善而行的价值观,加快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聚焦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开展师生人工智能素养培训,着力打造教育根深、育人味浓、技术性强的人工智能教育新范式。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学校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家庭榜样育人、社会宣传育人等多渠道形成多元主体教育合力。

以积极人生观滋养教育家精神

能够在教育领域建功立业,是教育工作者拥有基本条件之后的自觉奋斗。教育家之所以能够克难奋进,是因为教育家的人生观起着支撑作用,教育家的人生观是教育家精神不断滋长丰富的根源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重塑知识观

《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刊发鲁子箫《回归生命立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知识观重塑》一文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传统教育的知识本位立场面临知识超载的挑战,引发知识教育的合理性辩难和知识观重塑的必要性。回溯西方知识观变迁,显著的问题线索即知识的生命立场失落,表现为从确证主义到相对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从理性主义到经验主义的知识生成观、从生命实践到社会实践的知识价值观、从内在主义到外在主义的知识获得观。

准确把握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其中,准确把握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推动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

面对网络空间道德生活的新动向、新特点以及数智技术的“双刃剑”性质,推动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必须遵循规律、前瞻布局、系统推进,不断探索优化实践路径。一是强化以“育人为本、与时俱进、笃行实干”为核心的原则遵循,二是形塑以“全员参与、主客互动、融合创新”为导向的育人态势,三是构建以“分众定位、精准施教、即时评价”为关键的运行体系,四是完善以“制度夯底、技术赋能、管理完备”为重点的保障机制。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如何常态化制度化,数字时代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是近期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成都峰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常态化制度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的重要议题。来自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6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代表围绕这些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