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激活学生成长密码
实践证明,建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走廊与操场已成为动态育人场域。学校正将小课间改革经验系统化,形成包含《课间活动游戏资源库》《课间文明活动护照》《课间安全活动指南(视频版)》等完整体系。15分钟的精准设计,既破解了“课间圈养”难题,更激活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密码——当教育者以专业视角重构碎片时间时,既能筑牢学生体质基石,更能在欢声笑语中培育积极心理品质。
以“专业+标准化”创新育人模式
当前,全球智能制造竞争格局已从单一技术竞争转向标准化与创新能力的双重博弈,标准化人才是新时代以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为此,2021年10月《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将“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将标准化纳入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专业与标准化教育融合试点”“造就一支熟练掌握国际规则、精通专业技术的职业化人才队伍”。
躬耕工程中心 培育船海匠才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于1960年,是一所拥有造船、用船、管船等完备水上运输专业体系的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2003年,学校开设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是江苏省内首所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20多年的栉风沐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已经扩展至船舶工程、海洋工程、智能焊接、船舶动力工程、船舶电子电气等对接船舶产业链的船、机、电专业群,大批毕业生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成长为行业翘楚。
拥抱数智时代 赋能教师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以生为本、以师为要、数智赋能、融合创新”理念为指导,构建“训、课、赛、研、奖”一体化、进阶式教师发展体系,打造师能筑基培训新体系、数智融合课堂教学新生态、赛育精进示范引领新模式、研教融汇教研相长新方案、奖评联动教师发展新机制,形成了教学能力提升良性循环的新发展模式,为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培养一流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两路”精神聚合力 山区筑梦育英才
近年来,重庆交通大学紧紧围绕服务交通强国建设,聚焦山区桥隧工程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需求,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交叉课程为基,重大工程为用,科研创新为魂”的“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系统革新山区桥隧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以“三维五化”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近年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坚持“思政课、实践平台、社会资源”“三维”联动,推进“育人机制长效化、课程体系化、教学场景化、师资专业化、评价精准化”“五化”协同,推动思政课由“知识传授”向“价值引领”转变、从“校内单循环”向“社会大课堂”延伸,构建起贯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全方位育人格局。
构建“三维”育人体系 服务社会保障事业
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在变革求新中不断发展,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政管学院社会保障导师团队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以数智化转型为契机,构建起数智赋能、科教协同和校地联动的“三维”社会保障类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贡献山大智慧。
核心价值驱动 数字技术赋能
自2019年起,重庆市涪陵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涪外”)协同其他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组成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优质老校高质量发展案例等工作,借鉴“价值驱动型学校”的建设理念,构建了“核心价值驱动与数字技术赋能”的双螺旋提振学校发展模式。
职业教育“金教材”这样打造
职业教育教材是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何打造高质量、高水平、高含金量的职业教育“金教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用主题课程提高升旗仪式效能
升旗仪式是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形式上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在实施上创新主题设计和活动方式尤为重要。结合本校的探索,笔者认为,要让每周的升旗仪式课程化,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获得感。
帮每个学生绽放独特光芒
通过提供更全面、更真实的育人环境,学校在坚守教育常识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育人方式的变革,推动学校发展的质量观从单一走向全面,文化观从封闭走向开放,课程观从静态走向动态,学生观从无差别走向有特点,从而更好地帮助每个学生都能绽放独特的光芒。
让每个汉字都“活跃”在“云端”
着眼未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共同印发《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将数字中文建设作为服务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全面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突出重点,全方位释放语言文字的数据要素价值、全环节发挥语言文字的资源功能作用、全领域推进语言文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进中文数字化与数据中文化,着力推进创新应用与规范安全,着力推进新型中文服务体系构建与语言文字治理体系完善。
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文章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