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生活-知天下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趣味生活百科小知识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

“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出的重大部署,这一部署就是要以制度机制为保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

辩证理性认识经济运行的全貌

历史证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靠不来的,只有真抓实干才能让蓝图变为现实。我们要坚持干字当头,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协同联动,形成抓落实的合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功夫下在平时 健康显在“评”中

一直以来,“重文轻体”的现象比较普遍,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怪。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纳入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和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指标,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衡量地方和学校教育工作的“硬指标”,一手抓监测,一手抓“干预”。

东北师范大学

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辽宁本溪建校,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7月定址于吉林长春。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1996年9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东北大学

学校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迫流亡办学,先后辗转于北平、西安、开封、四川三台等地,在“一二·九”运动中,东大师生发挥了先锋队和主力军的重要作用。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为宗旨,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为基本特质的大工精神,致力于创造、发现、传授、保存和应用知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服务国家,造福人类。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战争”失败后,学校在“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办学宗旨下,由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创建于天津,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学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现场会召开

近日,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天津大学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对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创教育公益事业新局面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大会部署,深思笃行,担当作为,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抓好工作落实,奋力书写新时代教育公益事业的新篇章,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中振兴县中

提起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不少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校长都犯过难。当前县中在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中不同程度遇到了资源短缺分散、难以创新、重复建设、泡沫化等难题。推动县中进一步实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的系统性跨越,要求县中校长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学生需求、师资水平和科研条件,聚焦国家战略,发挥优势特长,以改革的智慧盘活更多存量资源,县中课程的“含新量”不断增高,发展的“含金量”也会越来越足。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