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
“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出的重大部署,这一部署就是要以制度机制为保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
“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出的重大部署,这一部署就是要以制度机制为保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
历史证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靠不来的,只有真抓实干才能让蓝图变为现实。我们要坚持干字当头,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协同联动,形成抓落实的合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一直以来,“重文轻体”的现象比较普遍,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怪。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纳入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和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指标,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衡量地方和学校教育工作的“硬指标”,一手抓监测,一手抓“干预”。
近日,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天津大学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对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大会部署,深思笃行,担当作为,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抓好工作落实,奋力书写新时代教育公益事业的新篇章,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提起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不少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校长都犯过难。当前县中在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中不同程度遇到了资源短缺分散、难以创新、重复建设、泡沫化等难题。推动县中进一步实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的系统性跨越,要求县中校长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学生需求、师资水平和科研条件,聚焦国家战略,发挥优势特长,以改革的智慧盘活更多存量资源,县中课程的“含新量”不断增高,发展的“含金量”也会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