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关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教育部等部门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通过开展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推动近视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宣传教育广覆盖 防控关口向前移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保护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是必须答好的一道考题。
今年9月是我国第11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全国各地围绕“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预防和减少近视发生”这一主题,陆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宣传如火如荼,防控“小眼镜”,成为民生大关切。
“我要保护自己的眼睛,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拥有明亮清澈的双眼,世界才会更美丽。”伴随着护眼推广歌曲《光明的未来》,广东省第11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主题推进活动在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举行。
近年来,广东推进近视防控关口前移,推动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抓早抓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近视发生。
不止广东,各地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让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快速上升的趋势。
湖北将近视防控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成立防控工作专班,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试点办法,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机制。浙江多措并举开展近视防控工作,近视防控关口前移,将学龄前儿童定位为近视防控“第一道关口”,系统建立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及近视大数据信息库。
户外时光多延长 校园“明眸”广绽放
近日,近视防控传来一则好消息:继云南红河州屏边县湾塘小学2022年被发现是“零近视”学校后,该省今年又新增两所“零近视”学校——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腊福小学与戈的小学。这两所小学323名孩子无一近视,视力全部在5.0及以上。
云南三所学校近视率为“零”,并非依靠昂贵的多媒体设备,也没有高科技的干预手段,关键就是保证学生每天3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时间。
晨跑、大课间、体育课、课外活动环环相扣,孩子们在青山、绿树、田野间奔跑游戏,眼睛长期处于自然光环境下。“想要孩子眼睛亮,让他们多待在户外吧。”戈的小学校长李恒智说。
有专家提出,许多青少年近视都是“宅”出来的,户外活动被认为是最简单、最经济的近视防控方法。总览全国各地,青少年运动的身影无处不在。
秋日的重庆沙坪坝区红糟房小学操场上,学生们正在进行15米折返跑、跳啦啦操、跳绳,确保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
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浙江湖州长兴县,作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长兴建成7所省级近视防控特色学校、47所县级视力健康校园,全县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全县中小学都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一场比赛’的‘天体周赛’模式,通过增加户外活动预防近视发生、延缓近视发展。”长兴县副县长周一夫表示。
在武汉,校园里的体育馆十分热闹。华中师大一附中光谷汤逊湖学校篮球、羽毛球、排球社团的孩子们正欢乐地奔跑、互动。
人人都是运动的主角,这是华中师大一附中光谷汤逊湖学校秉持的理念。“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保证孩子们的体育运动时间,是近视防控非常有力的保障。”该校校长汪新华说。
多方力量齐汇聚 护眼之路共守卫
近视防控非一时之功,需持之以恒、多方协力。
“我们承诺主动学习用眼知识,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严控电子产品使用时间……”9月19日,浙江省第11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启动仪式在湖州长兴举行,奥运会射击冠军杨倩和师生、家长代表一起,用洪亮的声音宣读近视防控倡议书。
科普讲座环节座无虚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专家团队以生动的短剧让家长及孩子们牢记近视防控口诀。眼科专家以“近视防控30问”为主题,详解近视成因与防控要点,强调“家校协同”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重要性,现场互动问答气氛热烈。
在专家咨询区,医院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视力问题提供个性化方案,逐一解答家长疑惑,进一步构建起以“医疗机构、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及家庭”为核心的“五位一体”近视防控协同模式。
天津市则在近视防控宣传月活动中,推出了“双语视力保护卡——爱眼悄悄话”科普工具。这份由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专家团队编撰的卡片,以26个英文字母为脉络设计护眼主题,助力低龄儿童在游戏和学习中养成护眼习惯。
广东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持续推进近视防控工作,聚焦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预防和减少近视发生,推动家校协同共筑视力健康防线。
凝聚合力、久久为功。从东海之滨到西部山城,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正携手合作,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改善教学环境、普及眼健康知识等系列举措,共同守护儿童青少年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