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教师成为数字时代的“燃灯者”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将“教师发展模式数字转型行动”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放眼全球,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处于重要位置。他们是课程、学生、技术之间的接口,任何硬件、平台、算法都要通过教师的设计、提问、反馈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体验。许多国家积极推动教师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通过颁布数字化标准、供给数字化资源、开展数字化培训等方式,助力数字时代的教师发展。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将“教师发展模式数字转型行动”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放眼全球,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处于重要位置。他们是课程、学生、技术之间的接口,任何硬件、平台、算法都要通过教师的设计、提问、反馈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体验。许多国家积极推动教师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通过颁布数字化标准、供给数字化资源、开展数字化培训等方式,助力数字时代的教师发展。
日前,由教育部教材局、陕西省教育厅、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和三科统编教材西部巡讲活动走进陕西延安。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要求,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础,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职普融通是教育发展规律与产业发展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新型工业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作为“未来生活准备”的职业能力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些要求靠单一的职业教育或单一的普通教育难以完成。因此,需要以职普融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出,“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支持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教育。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发展。”要推进职普融通,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职普融通,仅仅停留于对职普比例结构调整是不够的,应切实打通横亘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二元壁垒,优化职普融通的政策环境、创设多种多样的办学样态、践行知行合一的课程教学,推动职普从“形式融通”走向“实质融通”。
在“AI+美育”时代,美育校本课程建设正在发生变化。AI与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相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发掘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AI时代的美育校本课程建设,应采取什么样的推进机制和策略?如何利用AI激发美育的生机?
随着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全国多地纷纷“上新”AI通识教育课。“有新课”只是起点,更值得期待的是如何“上好课”。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寄希望于教师们后期的努力与探索,还需要外界提供多维度支持。
近年来,《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等文件陆续出台。截至2025年9月,全国已有超过10个省份出台相关政策,陆续形成上下联动的政策体系。各省市相关政策普遍强调设置专门课时,推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进正课”。如上海市明确2024年秋季起在四年级、七年级开设人工智能地方课程,北京市要求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的普及教学。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在淄博市临淄区,智慧体育教学系统即时、精准地反馈学生运动成绩,切实提升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临淄区智慧体育系统在课程和日常锻炼中引入竞赛打榜、挑战任务、虚拟奖励等激励模式,让学生在“玩中练”“赛中练”。
浙江省义乌市作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首译地,陈望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家喻户晓。为此,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五个融合”为引擎,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积极推进“真理的味道”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通知》立足教师减负工作实际,聚焦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从严格规范发文审核、清单管理督查检查、优化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制度、严控借调借用教师、精简数据填报、完善课后服务保障、健全监测核查及强化部门工作协同等方面提出8条措施,为各地推进教师减负工作提供明确指引,推动教师减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十四五’时期青少年体育工作以体教融合为主线,两个重要方面是青少年体质健康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该负责人介绍,“最大成绩是体教融合的深入人心。教育部、体育总局等出台了系列加强体教融合的文件,如在学校设教练员岗位、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要求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两小时。现在学校更加重视体育课,体育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对体教融合产生广泛认同。”
近年来,短视频直播平台上各类心理直播间层出不穷,主播通常宣称能对大众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专业、快速的干预。他们以“3天教你摆脱原生家庭影响”“10句话让孩子远离抑郁”等标题吸引观众进入直播间,与主播在线互动,并引导观众购买后续课程。部分观众在连麦中感受到心灵抚慰,但也有人发现直播间提供的冲突解决话术模板适得其反。这些案例折射出心理直播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提供了低门槛的“陌生人树洞”;另一方面,商业流量逻辑正悄然侵蚀心理辅导的专业性,将疗愈简化为速成产品,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今年是全民普法40周年,也是“八五”普法收官之年。普法用法,青少年群体是关键。法治宣传教育法用专章的形式规定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相关内容,充分说明国家对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实践为导向依法加强对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共治”,是我们深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事业应当深入思考的话题。
日前,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华文明数智创新实验室主任陈云松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发布“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工程”成果。科研团队用无人机、人工智能与建模等工具还原历史影像,让一座座古城“穿越时空”实现“文明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