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场域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位置: 首页 教育动态

  针对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场域结构性短缺、课程实施碎片化、协同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山东省淄博高新区第八小学以“六园建设”(校园、田园、社园、家园、创园、萌宠园)为路径,构建立体化劳动教育场域体系,推动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各场域定位明确、互相协同:校园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枢纽,发挥统筹引领作用;家园作为劳动教育的延伸场域,筑牢生活实践根基;社园作为劳动教育的资源枢纽,提供多元支持;田园作为实践基地,构建沉浸式生产实践场景;萌宠园依托动物养护场景,发挥生命教育功能;创园聚焦创新创造,发挥创新驱动功能。六大场域通过课程衔接、活动联动、资源共享,形成立体育人网络,实现劳动教育全领域覆盖、全过程贯穿、全主体协同。


  学校秉持“破界融合,知行合一”的理念,将“五育”并举目标深度融入“六园”建设,通过课程统整,构建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课程群。例如,田园农耕课程依托校内外基地,构建“四季农事”课程体系:春季播种育苗,学生学习选种、育苗盘的使用,搭建简易温室;夏季实施田间管护,学习生物防治法、滴灌技术;秋季组织“丰收节”活动,用电子秤称重、估算亩产,制作农产品创意包装;冬季进行土壤改良,学习堆肥制作、轮作原理。我们将课程融入跨学科实践,比如绘制“作物生长曲线图”、观察昆虫生态撰写科学报告,记录农事活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乡土情结”的“小农夫”。萌宠园养护课程实施“三阶成长计划”:初级阶段学习基础观察,用《动物行为记录表》记录兔子进食频率、鸟类羽毛颜色变化;中级阶段承担日常护理,包括笼舍清洁、食物配比、体温测量;高级阶段参与小动物繁殖与健康管理。学校组织“萌宠故事分享会”,让学生撰写养护日记、拍摄成长视频,在实践中感悟生命责任,培养具有“爱心、责任感、观察力”的“小牧童”。


  学校以项目式学习为引擎,构建了“情境创设—方案设计—协作实践—成果展示—多元评价—经验迁移”的闭环教学模式,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如在田园中开展“跟随一粒种子去旅行”等项目,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社园则大力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引入15项传统技艺,孵化10门校本特色课程,培养了千余名非遗传承小使者。学生们穿梭于校园的自治岗位、家园的烟火日常、萌宠园的生命课堂,不仅系统掌握了劳动技能,更在亲身实践中完成了劳动价值观内化与核心素养培育。

构建立体场域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头像
点亮“视”界 守护“睛”彩
« 上一篇 2025-10-10
第二届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举行
下一篇 » 2025-09-2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教育快讯

热门文章

点击排行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