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强国建设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成果转化则是其中的重要“传导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成果转化则是其中的重要“传导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在全社会热烈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的氛围中,全国教育大会9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担负起新的使命,不断谱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教育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建设教育强国重大战略任务,发挥学术社团独特优势,坚持战略性谋划、系统性部署、创造性实施,增强服务大局质效,提升治学办会能力,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中源源不断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开门办职教、开门建专业”,主动融入国家、地区重大战略,坚持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真情融合为起点,以服务贡献为核心,以互融共赢为追求,将职业教育改革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同频共振。
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2024年,教育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思政引领力不断增强,“五育”并举新格局不断完善。
教育、科技、人才,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来说,既是基础性的,更是战略性的,涉及全局和长远,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面向未来,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要求我们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走深走实,培育更多一流人才,产出更多一流成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和资源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你们的努力,新征程上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需要你们担当。”日前,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周坚为全体学生讲授了一堂能源电力主题的思政课,鼓励新一代电力青年勇担时代使命。
强大的科技支撑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也是教育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体现。2024年,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蓬勃发展,尤其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注入了强劲动力。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世界教育强国的显著特征。回顾2024年,教育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部署要求,加快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人才竞争力加速提升。
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迫切呼唤坚实的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你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方案》明确了“教联体”的内涵、各主体的职责任务、总体目标,为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落实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了具体指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和青年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
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这是职业教育战线建设教育强国的主要任务。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的召开,是今年全国教育大会后我国首场教育领域的主场外交活动,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