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1991年开始参与语文教材编写,有幸参与了自2022年3月开始的本次义务教育语文新教材的修订工作。本次教材修订历时之长、规模之大、应对之广、要求之高,是我此前未曾经历过的。
落实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此次教材修订的重点。
此次语文教材修订的规模之大,是我以往从未遇到过的。以往语文教材编写或修订是以语文教育领域的人员为主,基本上是大学中文专业的教师、语文教研员、一线语文教师、人教社的语文编辑等。这次修订队伍的构成,不仅包括语文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员,还有非教育领域的语言、文学研究专家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等。由于成员来自不同领域,大家会从不同的视角提出意见和建议,保证每一处修订都能够反映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教材修订后期,约请了全国近百位语文特级教师审读。2023年11月,还组织了十几个省份的教师进行试教,在审读和试教环节收到反馈意见数百条。教材的编者、编辑对合理的建议坚决采纳,对一些误会之处也以诚恳的态度做出了有理有据的解说。
在修订的过程中,教材编者与教育部教材审查专家有过多次面对面的交流。审查专家们对不同阶段送审的修订教材,小到一个字,大到结构体系,从封面设计到每一幅插图,都严格把关。
此次修订之前,这套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在2021年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的新中国第一次基础教育教材评选中,获得最高奖项——特等奖。如何在已经获得特等奖的基础上再做修订呢?我理解,修订启动时的“初心”就是“守正创新、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做到“守正创新、精益求精”,就是要回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深入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语文教材立德树人的功能,发挥在培养未来人才上的独特作用;要回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理念、新要求,在教材中体现创新;要不断完善,让教师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努力做到“守正创新、精益求精”,不仅是为了让党和国家、社会满意,也要让使用教材的师生满意。这次教材修订特别注重这一点。
举一个例子,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构建了6个学习任务群。怎么样将这些学习任务群有机地融合在教材之中,既落实课标要求,又便于教学?修订者们经过反复研究,最终找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设计:在每一个单元后边设一个“阅读综合实践”板块,其中包括3个阅读任务。这3个阅读任务深入探讨的是单元诸篇课文的共性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既要见树木,又要见森林”。因为这个板块适度加强了综合性,因此学生的视野、知识宽度、思维力度等都会得到一定的拓展与提升。这个板块的设计注意从初中学生已知特点出发,遵循初中生学习规律,保留了单元中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而不像高中语文教材,只有学习任务而没有单篇课后练习。“阅读综合实践”板块与单元中的诸篇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整体,它们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截然割裂。在试教过程中,广大语文教师对这个板块的设立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