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颗种子都释放出生命的气息

位置: 首页 教育动态

  “黑芝麻白扁豆,紫苏黄连与青蒿,小茴香大青叶,半夏三七加八角……”在山东省临沂第十中学(以下简称“临沂十中”),每天阳光大课间,小学部响彻校园的《本草歌》与全校师生的“八段锦”养生操,已成为校园里最为独特的景观。


  “我们的特色劳动教育,不仅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在学校‘生根开花’,也是指向生命教育的一次探索。”该校校长雷明贵说,学校以本草为媒介,让劳动教育释放出更具魅力的生命价值。


  给足学生充分体验的机会


  中医药种植本草园、五禽广场、中医药探究实验室……走进临沂十中,一股浓浓的“本草味道”扑面而来。学校在本草园种植了上百种中草药,还建有“自然之道”“格物致知”等主题教育区域,引导学生从中体悟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雷明贵认为生命教育的关键在于,要给足学生充分体验、探究、实践的机会。


  学校从开辟“本草园”到各班级认领种植,再到带领学生上山采药、开展“药草香里的毕业课程”;从中医药课程体系的建成,到学校、家庭、社区、实践基地、企业、社会“六位一体”范式的形成……临沂十中在摸索中逐渐确立了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以生命教育为旨归,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健康观,养成科学的运动习惯、饮食习惯和思维习惯,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育人目标。


  打造“本草味道”的劳动课程


  “敲打时,我们用的力度应该是怎样的?”在临沂十中的劳动课上,教师高洪宇正在与学生一起学习《植物拓染制作》。只见每名学生的课桌上,摆满了他们在校园里收集到的银杏、蒲公英等各种植物的叶子,每人都在用小锤子敲击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高洪宇认为,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劳动热情、劳动技能,还有审美素养、劳动品质的提升。目前,临沂十中围绕“健康与生命”“安全与生命”“生态与生命”等多个维度,构建起了完整的本草课程体系,创新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劳动教育“1543”课程体系:“1”即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线;“5”即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五个维度;“4”即以四季时令为课程构建顺序;“3”即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主题为主要内容,以年级为单位构架课程,开发出了上百门具体课程。


  “这些任务群,要实实在在地落地,更需要聚合起社会上的更多力量。”为此,学校与当地的临沂大学医学院、市中医院、南亩春耕研学基地等单位联合建立了研学实践基地。副校长石运波说,学校还构建了交互动态的“全景实践场”,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小中医”“小学徒”等多种角色。


  “整体观”引生命教育走向深处


  雷明贵认为,完整的生命教育,应该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生命教育走到深处,就是要引领师生在思维方式和认知上不断“破壳”。


  “感谢学校将中医药文化引进校园,为我们提供中医服务,我还从中悟到了一些教育的奥妙。”学校语文教师王倩说,她在尝试将中医“望闻问切”的“秘籍”迁移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体悟到了中医强调的“整体观”之于教育的重要性。


  据副校长曲保村介绍,“整体观”同样适用于构建有生命力的课程与课堂。学校在跨学科教学和团队协作上下大功夫,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了各学科知识的“融通”,在学习目标确定、课程资源整合、教学质量评价等多维度持续发力。


  基于“整体观”导向,学校还开发出了一套评价工具——通过对学生13个评价周期、27个小类的增值性分析,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激发潜能、主动发展。


  “每天,看到孩子都开开心心地去上学,我就会感到安心和放心。”一位家长在朋友圈这样说道,“孩子脸上的阳光,就是对生命教育最好的说明!”

每颗种子都释放出生命的气息 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头像
树牢“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 上一篇 2025-05-19
打造数字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大舞台
下一篇 » 2025-05-1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教育快讯

热门文章

点击排行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