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为纽带促进“五育”融合
清晨教学楼连廊里智能跳绳的嘀嗒声、冬奥大厅里旱地冰壶入垒的呐喊、傍晚操场上亲子马拉松的身影……这些日常场景,是山东省威海世昌中学破解“五育”融合难题的生动注脚。当体育跳出“45分钟课程”的局限,成为串联德、智、美、劳的“成长纽带”,“五育”融合便从理念照进了学生生活。
清晨教学楼连廊里智能跳绳的嘀嗒声、冬奥大厅里旱地冰壶入垒的呐喊、傍晚操场上亲子马拉松的身影……这些日常场景,是山东省威海世昌中学破解“五育”融合难题的生动注脚。当体育跳出“45分钟课程”的局限,成为串联德、智、美、劳的“成长纽带”,“五育”融合便从理念照进了学生生活。
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正在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身处校园的我们正在经历着体育运动的革命。在这场变革中,AI不是替代者,而是唤醒运动本能的启蒙者,是连接科学与热爱的摆渡人。校园里的运动科技革命,正在培育着新一代青少年的运动智慧和健康人格。在精准数据与人文关怀的交织中,我们正奔跑向更有尊严的健康未来,希望能有更多的解决方案出现,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带领我们朝着美好的明天前进。
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要义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不仅传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诠释彰显着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内涵实质。因此,用中华体育精神赋能职教“德体”共育,是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在新时代的应有之义,可以从创新教学模式、丰富精神内涵、强化多方联动等方面着手,构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
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负责人,大中小学、科研院所、媒体平台、社会组织的专家学者等聚焦协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同关爱保护儿童权益、以“教联体”创新协同体系和能力建设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研讨,共同讨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策略举措,分享推动家校社同向同行、协同共育的理论研究和创新成果。
一体推进,构建跨学科系统融合机制。重庆市出台《关于实施基础教育阶段STEM教育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课时结构和课时要求,建立“课程跨界融合、师资跨类建设、教研跨层联动、质量跨维评价、资源跨行协同”机制;成立青少年创新学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和学生科学教育活动中心“一院两中心”,构建起“小学激趣、初中启志、高中增能”螺旋式育人体系,聚焦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领域,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周末,天津市津南区海棠街道品尚花园社区,一场面对社区居民的法律咨询活动正在进行。“我租住的房屋,房东忽然将房子出售了,我该怎么办?”“如果有人高空抛物砸到人,该怎么追责?”……面对五花八门的问题,南开大学法律援助协会的大学生们一一认真解答,专业细致的讲解让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热点,也是难点与痛点。如何破局,助力阅读的真实发生?表现性评价开出一剂良方。其核心环节——表现性任务的设置,强调学生主体,着眼真实情境,可助力解决整本书阅读“不真教”“不真学”的痼疾。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以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润泽童心,激发当代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学校通过创建“孺子牛服务队”这一载体,引导学生在躬身实践中体悟“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责任伦理,将服务社会的朴素情感升华为“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的自觉担当。
金谷小学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汉峪金谷区块,招生片区的家长普遍学历层次较高,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学生家庭和学校周边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也比较丰富。学校意识到,各行各业的贤达人士都可以成为学校宝贵的育人资源与力量,帮助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注重基础考查,着力思维赋能,彰显学科优势,促进学生成长,充分发挥高考的正向引导作用。”命题专家表示。
作业系统是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评估学生是否达到学业质量要求,也承担着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职能。义务教育新修订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修订教材”)非常重视作业系统设计,在现行教材作业系统基础上,强化和完善了“课后活动”板块。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当前,一些学校的组织机构是以管理为中心来设计的,其目的是保证学校的平稳运行和教学质量,但这样的组织架构在新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形势下可能会遇到很多不适问题。譬如现在学校更需要教师团队的合作,更需要整合每一名教师的资源和智慧推进课程的实施与落地,更需要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人工智能不仅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更是革新学校管理模式、破解管理难题、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抓手。《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发布,向身处一线的校长释放了明确的信号:信息时代,学校管理不能仅仅依靠经验,而是必须主动拥抱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积极推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深刻变革,将人工智能视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校高效运转的重要工具,以期构建更加智能、高效、人性化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