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将实现公平优质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
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五部门近日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全面核查职业学校基础设施,针对拟保留学校,要分类制定办学条件补齐方案。
高等教育如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关键词。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教育的鼎力支撑,二十大报告中 “教育、科技、人才”新板块的结构体例创新,也彰显着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进一步升华。
科教兴国新征程,高等教育新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内容的显著特点,一是将教育从以往的社会建设与民生领域单列出来,更加突显教育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更加突显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二是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阐述,更加突显教育、科技、人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内在联系。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持续巩固“双减”成效
在10月28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国务院关于有效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提请审议。《报告》指出,“双减”改革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但“双减”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新职业呼唤职业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不能瞧不起产业工人。我们建设现代化,就要抓制造业,搞实体经济。一定要转变观念,大力培养产业工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的表述鲜明具体,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等,这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也有力提振了人们对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信心。
京津支持雄安新区又添新举措
5月9日,教育部、京津冀三地教育部门在雄安新区联合举办以“共建共享,共赴未来”为主题的“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同雄安共享推进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京津冀三地教育部门联合推出系列新举措,推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同雄安共享。
重视教育数字化 促进教育公平
近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教育数字化助力中西部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指出,要以教育数字化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将爱国主义教育全面融入课程
中国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21日在北京表示,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全面融入课程,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注重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防止民粹主义等干扰。
我国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
从今天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推动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分类培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更有力支撑。
科技赋能正重构教育监测评价体系
“科技赋能正在重构教育监测评价体系,突出表现在评价目标、评价信息、评价方式、评价决策等多个方面发生明显转向与变革。”安徽师范大学学术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辛涛18日在此间表示。
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就业赛道全国总决赛开赛
今天,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就业赛道全国总决赛开赛。全国各高校的160名高教组选手、160名职教组选手分别在复旦大学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参加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