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项科创成果到一家科技企业

位置: 首页 教育动态

       近日,源于202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一项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的项目“威速电驱——新能源车用高性能‘电机模拟器’领军者”的科研成果,成功孵化威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创新成果也在多家公司得到应用,大幅缩短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研发周期。短短两年时间,这一成果已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实现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学校积极响应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要求,推出“高理想引领+真问题驱动+多资源协同”(3S)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实践能力突出的育人新路径,一批研究生加速成长为支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让科研创新扎根产业土壤,让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是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思路。”上述项目指导教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汽车工程学院教授王大方说。


  “风云卫星打破了国外对尖端气象观测技术的垄断,我决心将我的研究方向聚焦于空间极端环境下的高可靠性传感器技术,为我国深空探测和空间站建设贡献自己的‘火眼金睛’。”今年中国航天日,学校邀请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总设计师董瑶海给大学生作专题报告,该校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董鹏飞听后表示。


  学校深度融合“立足航天,服务国防”办学特色与新时代工程师使命,将“为国铸重器”理想信念贯穿于工程实践教育,通过“大国工程”系列讲座与“红色工程师精神”微党课大赛等品牌活动,形成使命驱动、实践淬炼、精神传承育人闭环。学生以家国情怀引领职业选择,精准锚定奋斗坐标,将个人科研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相连,学校航天国防等重点领域就业人数逐年增加。


  近年来,学校研究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科创赛事中屡创佳绩,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奖励100余项、省部级竞赛奖励200余项。获奖的背后,是“真刀真枪”的工程思维淬炼。


  “科研项目要解决现实中的工程问题,不能直接套用实验室学术思维。”参与海上通信感知一体化项目研究的李博教授经常这样引导学生。


  面对传统工程硕博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学校坚持目标导向,通过“柔性交替、弹性累计”等形式,不断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制,将企业亟待攻克关键问题转化为研究生课题,构建“问题从产业中来,成果到产线中去”实战育人生态,让学生在直面复杂工程挑战中淬炼创新硬实力。


  此外,学校还打破校企协同藩篱、院系合作壁垒,先后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等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冲破学科交叉“茧房”,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硬核支撑。


  “‘3S’模式的核心,是以家国情怀点燃创新引擎,以产业熔炉锤炼实战本领,以生态合力突破成长边界。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战略伙伴的协作,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输送更多英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副校长钱宏亮教授表示。

从一项科创成果到一家科技企业 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头像
算法为新生定制“生活搭子”
« 上一篇 2025-09-02
“科学游”热度不应因暑假结束而降温
下一篇 » 2025-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教育快讯

热门文章

点击排行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