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生活-知天下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趣味生活百科小知识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乡村小规模学校如何办出高质量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质量,对于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规划:为强省战略筑基

“十五五”时期是山东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五年。作为教育大省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将立足教育大省定位、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彰显齐鲁特色优势、回应人民教育关切,科学编制教育“十五五”规划,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展现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

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据介绍,“十四五”期间,高校立足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形成了新生态。我们一体设计、统筹推进,布局建设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优化重塑、推动高等研究院建设,着力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汇聚产学研和政府政策、金融资本的支持,搭建“一站式、全链条”公共转化平台。

福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

为推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福建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福建省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实施方案(2025—2027年)》,对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点亮“视”界 守护“睛”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教育部等部门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通过开展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推动近视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构建立体场域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针对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场域结构性短缺、课程实施碎片化、协同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山东省淄博高新区第八小学以“六园建设”(校园、田园、社园、家园、创园、萌宠园)为路径,构建立体化劳动教育场域体系,推动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第二届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举行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程科技创新与工程教育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持续加大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投入,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且高质量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在校生超过900万人,探索出一条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新路径,有力支撑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向世界分享了中国工程教育的理念、实践和方法。

将安全问题变成学习资源

在推进户外自主游戏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一个现实困境:教师虽认同“放手”理念,却常因对安全的顾虑而不敢真正放手。频繁的提醒、干预甚至代劳,不仅压缩了幼儿的探索空间,也让教师身心俱疲。

铸魂育人 课程为先

2023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指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计’、因校制宜‘一校一策’,把国家统一制定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地方和学校的育人‘施工图’”。

如何培育学生数据分析素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数据分析纳入高中数学六大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通过概率与统计教学,让学生养成用数据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图从六个维度构建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培育路径。

数学阅读:滋养思维生长的沃土

数学阅读并非我们平常所说的“读题”,而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与数学概念、先贤思想、生活实践之间进行对话的一种方式。山东省潍坊市诸城经济开发区小学探索以阅读激发学生思维、赋能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些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意义的教学案例。

一场高教与基教的“融合实验”

近日,安徽大学联合合肥市教育局举办“合肥市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竞赛”,全市50余所中小学300余名教师参赛,评选出优秀案例70个,每个案例均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4个学段。

培育既懂科技又懂人文的创新人才

今年秋季学期,在各高校的开学典礼上,校(院)领导的开学致辞经常一次次被刷屏。梳理这些致辞的内容,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在向新生提出殷切希望时,也为他们指明奋斗方向。比如,今年有高校领导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们坚持科学和人文相融,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共同滋养下更好地为人、为学、为事。”

家国情怀教育融入日常

珠海市九洲中学与澳门濠江中学以家国情怀培育为纽带,从结为姊妹校到牵头组建“粤澳教育共同体”,探索出以“三共”机制为核心的协同育人体系,将家国情怀培育转化为可操作、可复制的教育实践,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家国情怀教育提供了鲜活样本。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