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成为“照见自己”那束光
在持续深化的同时,西湖区高度重视区域改革成果的标准化、结构化和可复制化,逐步形成一整套“理念—制度—平台—案例”四维一体的区域教育评价模式。来自江苏、福建、贵州等地的20余批教育管理团队前来调研,部分地区已开始借鉴该区做法开展区域化推广试点。
在持续深化的同时,西湖区高度重视区域改革成果的标准化、结构化和可复制化,逐步形成一整套“理念—制度—平台—案例”四维一体的区域教育评价模式。来自江苏、福建、贵州等地的20余批教育管理团队前来调研,部分地区已开始借鉴该区做法开展区域化推广试点。
做到“守正创新、精益求精”,就是要回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深入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语文教材立德树人的功能,发挥在培养未来人才上的独特作用;要回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理念、新要求,在教材中体现创新;要不断完善,让教师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此次颁发的证书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导认证,培训与考核全程接受天津市人社局的监督与指导,与天津市“十项行动”及数字经济人才培育政策紧密衔接。南开大学作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构建“理论奠基+强化实操+自主练习”一体化培育体系,紧扣国家标准,组织计算机学院优秀师资领衔授课,利用理论和实操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确保学员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平台设计与应用等核心技能上获得全面提升。
青少年健康,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希望。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近日,北京市发布《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身心健康二十条”),在全国率先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了一体化的谋划与部署。如何切实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将推出系列评论,共同探讨。
唯有贴近学生审美趣味与真实需求,回应当下思政教育的痛点,在多元体验中激发情感共鸣,在融合创新中实现价值引领,同时立足学校资源与师生所长,因地制宜地“以美育人”,才能真正实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直抵人心,成为滋养心灵、涵育价值的精神沃土。
据媒体报道,面对学生体质健康下滑、近视率攀升等现实问题,武汉市以大课间改革为突破口,将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来抓。通过重新分配每日课程时间、延长大课间至40分钟、提升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兴趣及运动强度等多种举措,确保了学生有更充足的体育锻炼机会,取得了良好的身心健康促进效果。
“黑芝麻白扁豆,紫苏黄连与青蒿,小茴香大青叶,半夏三七加八角……”在山东省临沂第十中学(以下简称“临沂十中”),每天阳光大课间,小学部响彻校园的《本草歌》与全校师生的“八段锦”养生操,已成为校园里最为独特的景观。
这是数字教育的一个崭新起点。此次大会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发布后教育部主办的首个重要国际性大会,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纲要精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大会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将汇聚全球专业人士,探索如何推进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与变革。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强化校园招聘和就业市场服务”。
当人工智能(AI)的浪潮扑面而来,全民阅读迎来变革之年,如何让阅读成为青少年生命的基石?如何用专业研究指导师生阅读……日前,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山西太原举行,主题为“培育读书风尚,建设文化强国”。大会围绕全民阅读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举办了一系列论坛和主题活动,其中,“书香校园”建设推进会、家庭亲子阅读论坛、青少年红色阅读接力活动、“百社千校万里行”启动仪式等活动不断掀起热潮,青少年阅读成为热门话题。
数字时代的学校阅读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协同发力。通过融合传统阅读与在线阅读的优势,开展跨媒介阅读比较研究活动,优化阅读指导策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丰富多元、富有深度的阅读环境,培育他们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尤其是深度阅读的习惯。
新职业的蓬勃发展,既是经济活力的生动体现,也是就业增长的重要支点。面向未来,构建“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至关重要。政府部门应建立新职业动态监测机制,搭建就业大数据平台,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高校要深化“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设立微专业、跨学科课程模块,培养复合型人才;企业需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地方行业院校是以工科院校为主、行业特色和区域属性鲜明的高等教育机构。这类院校大多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后长期服务于某一特定行业,世纪之交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后,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据悉,我国有1500万名言语障碍儿童,但专业治疗师不足2万人,缺口巨大,传统康复教育更面临“课程滞后、实训匮乏、技术断层”的难题。宁波卫生职院率先破局,该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与行业数字化领军企业合作,历时9年探索,以研发的“康复云”智能平台为核心,构建覆盖课程、实训、评价全链条的“数字化全人康复”培养体系,带动全国39所院校开启康复教育数字化转型。
优化政策环境,营造人才培养良好氛围和制度创新至关重要。相关主体应始终秉持“大职业教育观”,树立与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和要求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全方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统筹社会各方力量资源,为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汇聚强大合力。